筠连百姓网 家乡综合门户平台

合作热线: 办公室0831-7729444

你听过”白人子“的传说吗?沐爱镇观音洞再现400年前的绝迹文

信息来源:筠连百姓网 时间:2017/11/15

筠连朋友们,你们听过关于“白人子”的传说吗?曾几何时,“白人子”的故事为生活在筠连的古人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白人子的故事不是随意的传言,而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就是考古学家研究的僰人。

你见过这些悬在峭壁上的棺材吗?这是珙县僰人悬棺!号称巴蜀一绝,这些悬棺是本地古代民族遗留到今天的痕迹。

其实不止只有珙县才有悬棺,全国有十余个省均发现有悬棺,珙县麻塘坝是全国悬棺数量多最集中且保存最为完整的悬棺遗址。我们筠连县境内也有许多地方留下了僰人悬棺的痕迹,今天我们就去沐爱镇的观音洞寻觅一下几百年前的僰人遗留下来的踪迹吧。

在距离沐爱场集市不远的楠坪村的一处山坡上,沿着一条已经荒废的堰沟(小水渠),很快就便可看到观音洞了。站在堰沟上仰视洞外,只见石壁高约30米,一束藤蔓从天而降,为此处的僰人遗迹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在洞外几十米宽的石壁上不停地有水滴从高处往下落,右侧陡峭的石壁上明显可见很多新老石钟乳交织在一起。其它地方的僰人悬棺是放置在笔直的高崖上,这里的石壁并不光滑,会有悬棺吗?

洞外雨滴下生长着一大片茂盛的植物,这些只有终年雨水滋润才能开放的花,也许已经伴随着僰人遗迹上千年了。

沿沟而走,来到终点,只见堰沟深入洞壁内,这里,便是观音洞了。

看样子,这里原本应该是有一个洞穴,如今被水泥和石块给封闭了,旁边还立着一块标有“一级保护水源”的牌子。原来,这里是沐爱镇的生活用水供水水源。

悬棺遗迹在哪里呢?放眼望去,坚硬的石壁上,到处留下了数不清的大小一至的方形人工凿洞,这是木桩嵌入式悬棺的典型特征。终于看到僰人留下的遗迹了。

在古代,筠连出城往云南方向有两条历经千年的茶马古道,一条经过塘坝、一条经过巡司、武德方向通云南,这就是历***著名的“五尺道”,始建于秦朝,是古代的“高速通道”。汉代以前这条不足两米的古路也叫“僰道”。

沐爱镇的观音洞,就位于这条古道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远的地方,因此,这里留下僰人的遗迹也在意料之中。

据查证相关资料消息,僰人是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3000年前在讨伐周武王的“牧野之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后,被封为“僰候”,后来在今天的宜宾一带建立僰国。距今400多年前的明朝中后期,僰人与汉人的矛盾加剧,明朝派14万大军对僰人军团进行剿灭,僰军不敌,全族退守于今天的珙县、兴文、和筠连的大山中。最后,僰人被明朝下命令进行全族诛杀,僰人为了躲避迫害,从此改“阿”姓为“何”姓,甚至隐入苗寨以苗为族。至此,僰人文化仿佛一夜之间就突然消失了,给现代考古学家留下了千古之谜。

现在,筠连年长的老人几乎都知道“白人子”,其实,筠连人们口语中对少数民族的族名后加“子“而称,是一种鄙称,是一种不尊重民族是表现。僰在古代发轻音时就是“白",由于僰人随时劫掠汉人财物,所以当时的汉人就鄙称僰人为“白人子”,这种称呼流传了几百年,一直到了今天。

对比腾达镇、珙县麻塘坝和盐津县豆沙关放置悬棺的山崖峭壁,观音洞不高且潮湿,这里的峭壁长年滴水,且有坍塌,加上棺木放置低矮,这些都是此处悬棺无法保留的原因。

在距离洞口十多米高的地方,还悬着一根木桩,据当地人老人说,这根木桩也不知有多少年了,以前有两根,现在只有一根了。其实,这就是古代僰人用凿孔打桩的形式放置悬棺的木桩,这种木桩以祯楠木料居多。

虽然现在考古学家考证十多个省内都发现有悬棺遗迹,有木桩放棺、凿穴放棺、天然洞穴放棺三种方式,筠连腾达和沐爱观音洞的悬棺都是用木桩放棺。

观音洞滴水千年!僰人踪迹遗留千年!洞外这一方水土何止千年!生活在筠连的古僰人过往岁月已成断代历史,如今,还有多少人去追溯那个英勇善战、以山为营的勇猛民族,或许,这注定是一个千古之谜!


Copyright © 2004-2024 筠连百姓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蜀ICP备16005486号-1 筠公网安备51152702000032号 营业执照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网警服务